第61章 咯吱盒
關燈
小
中
大
在廚房裏,一代和食大師看著自己面前的年輕女孩兒:“作為一個、廚師,我們要比別人更加、虔誠地對待、食物,無論是我、還是你的爺爺。殊途、同歸。”
虔誠?
沈何夕回憶著沈抱石做飯的樣子,輕松地,隨意地,偶爾甚至是隨性的,可以說與他平時的性格完全不一樣。
如果這樣的自在就是老頭子的“虔誠”,沈何夕覺得老頭兒和自己打電話的時候那個隨意傲嬌的樣子簡直是在“祭祖”……
吐槽完了自己家的老頭,沈何夕看見老人把自己的貓放在了地上,又轉身去洗了洗手。
正川雄一打開自己放在一旁的布包,七八把銀光閃閃的刀從布卷裏展開,每一把都擦得銀光閃閃。
“我回到島國的時候,一無所有,沒有家庭,沒有愛人,也沒有朋友,廚藝是我、安身立命的、事業,也是我、的家人和夥伴。”
老人看著那些餐具的目光像是看著自己的老朋友。
“廚藝和我一起順應時節、感悟道理,它是我的一部分、我為我的人生有這樣的一部分而驕傲。”老人矜持地昂起頭,他真的是為自己的職業和自己為了廚藝付出的時光而驕傲著。
沈何夕在老人的目光中拿起了他的一把刀——單刃,木質手柄,看起來像是加寬了的水果刀。
“這把是出刃包丁,用來處理魚。”老人向她解釋這些刀的用途,“那邊那把長刀是黑鮪魚包丁,只是用來處理黑鮪魚。”
蘇仟看了一眼那個長達半米的刀刃兒,深吸了一口氣:“大師,這些刀你是怎麽過海關的?”
正川雄一楞了一會兒才慢慢地說:“我也不、不知道。”
得了,您的“老朋友”想要來這兒您的“人類朋友”們還不知道得費多大勁呢。
蘇仟囧囧有神地拎著小墨跡去餵貓了,這兩個人和她不是活在一個世界的。
“事實上您基本不可能用到這把黑鮪魚包丁,不是麽?”沈何夕輕嘆了一口氣,“如果是我,我不回讓自己背著那麽多的東西,在外面不是在家裏,不管什麽刀能用就行。”
女孩兒的話裏意有所指。
正川雄一搖了搖頭:“如果能、做到最好、我就不回給自己、有瑕疵的機會。”
在對於廚藝的問題上,這個老人的態度近乎於偏執。
好吧,沈何夕前後快四十年的人生,讓她早就接受了傳奇都是蛇精病的設定。
“那您的最好是怎麽判斷的呢?”
“突破了上一次,就是最好的。”老人的回答很堅定。
沈何夕對此不置可否,食物的判斷標準不是統一的,人們讚美一道菜,也有人討厭一道菜,如果更好的突破遇到了更糟糕的客人,那誰來判定這個“更好”的標準?
如果只是自己覺得自己有了突破,那說服力又在哪裏呢?烹飪本就是一門有表象但是有不可量化評價的藝術。
爺爺說過的“半生尋道”,黎師父說過的“執於心”、俞正味說過的“人生與食物一樣,我們可以錯過,但是不可以放棄眼前的美好。”這些話都影響了沈何夕對廚藝的看法。
沈老頭兒追求的是把沈家的菜升華成自然而然的標準——道法自然,順應天時,廚子在烹飪的時候隨心、隨性、隨喜。
黎老師傅追求的是無論怎樣的食客他都用最適合的一面去款待,只要心意不變就不去在意形於外的改變。
二十年後的俞正味說的是食物之美、美在當下,只要靜心享受制造美味的過程就足夠了。
再有現在的正川老人這種時刻要求自己更強的執著,沈何夕不知道他們誰是對的。
或者說都是對的,就像泰勒夫人說的,每個人都被環境和經歷打磨成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都能有不同的烹飪態度,這大概也是食物本性的包容性吧,它能讓所有人吃到美味,也允許人們用不同的性格去雕琢它。
當然,她不會去和眼前這個蛇精病,啊,不,這個一代傳奇去討論這個問題,她只關心……
“我們晚餐吃什麽?”
老人揭開一個盆子的蓋子,裏面放了一塊有些泛著黃綠色的面漿。
“我給你們做、咯吱盒。”正川大師鄭重其事地把咯吱盒三個字念了出來。
“嗯?華夏的東西。”沈何夕表示自己曾經在京城吃過。
正川大師拿出幾根洗幹凈的胡蘿蔔開始切。
“我小時候,你的曾祖母總是做給我吃。”
咯吱盒也被京城之外的人叫做炸煎餅卷,
綠豆粉、玉米面、高粱粉、米粉……所有的谷物碾成粉幾乎都可以,調成漿狀之後在爐火上攤成薄薄的煎餅。
如果想要沒有餡兒的,那只要在煎餅上撒一點香菜、椒鹽然後下油鍋炸好,如果想要吃有餡兒的,就要在兩層煎餅之間抹勻餡料然後再改刀炸制。
老人看來早有準備,他甚至讓人給他在沈何夕的竈臺上安放了一個鐵板,和食裏面用來做鐵板燒的那種鐵板。
一勺面糊倒在燒熱的鐵板上,木質的小推子一點點地把面漿推開,白色為主的面漿接觸到熱熱的鐵板上,幾乎片刻就變成了微黃的煎餅。
鐵板燒熱之後火候很小,煎餅在上面慢慢地邊緣都翹了起來——因為面漿裏加了雞蛋。
一張煎餅,又一張煎餅,全都圓圓地好像是團圓夜的月亮。
老人的表情極其的專註,好像他在制作的不是煎餅,而是一個精心呵護的夢。
此時正是四五點鐘,外面的陽光傾灑進了廚房,像是用自己的輝光給這個那些攤好的煎餅著色。
胡蘿蔔、土豆、白菜的根部、一點肉餡兒,還有一把香菜,沒有擦絲,老人一點點的用刀把它們切成細絲細末,和沈家有那麽點炫技的刀工不同,正川老人切的非常的穩,他的速度不快,但是他每一次切下去的動作似乎都帶了那麽點慎重。
把顏色豐富的餡料攪拌均勻,紅的肉,橙的胡蘿蔔,白的的菜根,黃的土豆,綠的香菜,放點鹽、醬油和白胡椒粉攪拌均勻,慢慢地鋪在了已經放涼的煎餅上。
餡料從碗裏一點點的倒出來,倒幾下,再用筷子推平,餡料要薄一些,鋪好了之後再蓋上一層煎餅,卷成長卷。
把長卷切成三四節,下油鍋炸制,菜香味搭配著面食炸出的甜香一點點伴隨著油鍋裏叮叮作響的聲音傳了出來。
正川老人站在油鍋前面像是藝術家在雕琢自己的作品一樣查看著每一塊煎餅的顏色和硬度。
等到外皮顏色金黃,內裏菜香飽滿,就把炸好的東西一塊一塊地挑出來。
盛放的器具選用的是水滴形狀的白色細瓷盤子,正川雄一把焯過水的芹菜梗劈成卷絲狀,從水滴的細端一點點鋪排成新發的蘭草一樣。
炸好的咯吱盒再次改刀成菱形,參差不齊豎著擺在盤子上,就像是一塊塊與蘭草相依相伴的水邊巖石。
“我記得、以前這是過年吃的東西。”如今的正川雄一昔日的沈抱雲看著擺放精致的“華夏小吃”,想到的是面前的兩個女孩兒遠不能觸及和體會到的遙遠時光。
伯娘端出的東西時的笑臉、小刀舉著裝了兩個大錢的紅包的歡快、外面的鞭炮聲、風塵仆仆剛剛趕回來的養父,這些似乎都和著這個小小的東西一樣被他銘記著。
硬硬脆脆的小東西放進嘴裏,此時餡料的汁水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保留,炸過的煎餅帶著油香味和谷香味,被牙齒咬碎的時候有那種令人心醉的脆響,然後是雲破月來一般的餡料的味道。
最普通的搭配,普通到就是當年的老百姓在年前看看自家的菜窖裏還剩什麽,粗糧的面,幹幹的蘿蔔,耐放的土豆、舍不得扔掉也不知道該怎麽吃的白菜根,就這麽湊合到了一起,再加上一鍋炸完這個還能再用的油。
那些屬於七十年之前的東西,明明應該是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女孩兒難以認同的。
偏偏,沈何夕在吃到這個咯吱盒的瞬間,想起了哥哥,想起了坐在樹下的老頭兒,想起了自己在廚房裏練刀工的歲月,想起了自己站著看著爺爺和哥哥拎著那個木頭的調料箱越走越遠。
這是……回憶的味道?!
*******
早上九點,沈何朝正在後廚裏調制著餃子餡兒,切成小丁的魷魚粒一定要在肉餡兒中打上漿。小幫工的腦殘從後廚門裏探了出來。
“師父師父,外面來了兩個人。”
沈何朝還穿著妹妹通過國際快遞送回來的廚師制服,衣服妹妹一次給他快遞了十套。
銀灰色的圍裙,白色能勾出腰線的大廚制服,因為是妹妹送的,他不僅天天穿,還保護的很好,所謂金碗配玉筷,為了跟這身衣服搭上,沈何朝也很少像別的廚師那樣“不拘小節”了。
時間久了,氣質就越發的和旁人不太一樣。
總之,看起來是格外的挺拔俊秀。
從廚房裏慢慢走出來,他差點閃瞎了外面兩個年輕人的眼。
這個小白臉真是個廚子?
這就是爺爺念念不忘的那個人的孫子?長得不錯。
站在門左邊的一個人西裝筆挺,鐵灰色的襯衣還紮著藍黑色領帶,頂著一張年輕版正川雄一的臉對著沈何朝鞠了一個躬:“您好!我是正川平次。”
另一個看了看沈何朝,又看了看鞠躬的外國腔男人,還不到五月的太平區已經是春暖花開了,可他還穿著一件夾克衫,裏面是一個圓領毛衣套襯衫的搭配。
“臥!是來踢館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虔誠?
沈何夕回憶著沈抱石做飯的樣子,輕松地,隨意地,偶爾甚至是隨性的,可以說與他平時的性格完全不一樣。
如果這樣的自在就是老頭子的“虔誠”,沈何夕覺得老頭兒和自己打電話的時候那個隨意傲嬌的樣子簡直是在“祭祖”……
吐槽完了自己家的老頭,沈何夕看見老人把自己的貓放在了地上,又轉身去洗了洗手。
正川雄一打開自己放在一旁的布包,七八把銀光閃閃的刀從布卷裏展開,每一把都擦得銀光閃閃。
“我回到島國的時候,一無所有,沒有家庭,沒有愛人,也沒有朋友,廚藝是我、安身立命的、事業,也是我、的家人和夥伴。”
老人看著那些餐具的目光像是看著自己的老朋友。
“廚藝和我一起順應時節、感悟道理,它是我的一部分、我為我的人生有這樣的一部分而驕傲。”老人矜持地昂起頭,他真的是為自己的職業和自己為了廚藝付出的時光而驕傲著。
沈何夕在老人的目光中拿起了他的一把刀——單刃,木質手柄,看起來像是加寬了的水果刀。
“這把是出刃包丁,用來處理魚。”老人向她解釋這些刀的用途,“那邊那把長刀是黑鮪魚包丁,只是用來處理黑鮪魚。”
蘇仟看了一眼那個長達半米的刀刃兒,深吸了一口氣:“大師,這些刀你是怎麽過海關的?”
正川雄一楞了一會兒才慢慢地說:“我也不、不知道。”
得了,您的“老朋友”想要來這兒您的“人類朋友”們還不知道得費多大勁呢。
蘇仟囧囧有神地拎著小墨跡去餵貓了,這兩個人和她不是活在一個世界的。
“事實上您基本不可能用到這把黑鮪魚包丁,不是麽?”沈何夕輕嘆了一口氣,“如果是我,我不回讓自己背著那麽多的東西,在外面不是在家裏,不管什麽刀能用就行。”
女孩兒的話裏意有所指。
正川雄一搖了搖頭:“如果能、做到最好、我就不回給自己、有瑕疵的機會。”
在對於廚藝的問題上,這個老人的態度近乎於偏執。
好吧,沈何夕前後快四十年的人生,讓她早就接受了傳奇都是蛇精病的設定。
“那您的最好是怎麽判斷的呢?”
“突破了上一次,就是最好的。”老人的回答很堅定。
沈何夕對此不置可否,食物的判斷標準不是統一的,人們讚美一道菜,也有人討厭一道菜,如果更好的突破遇到了更糟糕的客人,那誰來判定這個“更好”的標準?
如果只是自己覺得自己有了突破,那說服力又在哪裏呢?烹飪本就是一門有表象但是有不可量化評價的藝術。
爺爺說過的“半生尋道”,黎師父說過的“執於心”、俞正味說過的“人生與食物一樣,我們可以錯過,但是不可以放棄眼前的美好。”這些話都影響了沈何夕對廚藝的看法。
沈老頭兒追求的是把沈家的菜升華成自然而然的標準——道法自然,順應天時,廚子在烹飪的時候隨心、隨性、隨喜。
黎老師傅追求的是無論怎樣的食客他都用最適合的一面去款待,只要心意不變就不去在意形於外的改變。
二十年後的俞正味說的是食物之美、美在當下,只要靜心享受制造美味的過程就足夠了。
再有現在的正川老人這種時刻要求自己更強的執著,沈何夕不知道他們誰是對的。
或者說都是對的,就像泰勒夫人說的,每個人都被環境和經歷打磨成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都能有不同的烹飪態度,這大概也是食物本性的包容性吧,它能讓所有人吃到美味,也允許人們用不同的性格去雕琢它。
當然,她不會去和眼前這個蛇精病,啊,不,這個一代傳奇去討論這個問題,她只關心……
“我們晚餐吃什麽?”
老人揭開一個盆子的蓋子,裏面放了一塊有些泛著黃綠色的面漿。
“我給你們做、咯吱盒。”正川大師鄭重其事地把咯吱盒三個字念了出來。
“嗯?華夏的東西。”沈何夕表示自己曾經在京城吃過。
正川大師拿出幾根洗幹凈的胡蘿蔔開始切。
“我小時候,你的曾祖母總是做給我吃。”
咯吱盒也被京城之外的人叫做炸煎餅卷,
綠豆粉、玉米面、高粱粉、米粉……所有的谷物碾成粉幾乎都可以,調成漿狀之後在爐火上攤成薄薄的煎餅。
如果想要沒有餡兒的,那只要在煎餅上撒一點香菜、椒鹽然後下油鍋炸好,如果想要吃有餡兒的,就要在兩層煎餅之間抹勻餡料然後再改刀炸制。
老人看來早有準備,他甚至讓人給他在沈何夕的竈臺上安放了一個鐵板,和食裏面用來做鐵板燒的那種鐵板。
一勺面糊倒在燒熱的鐵板上,木質的小推子一點點地把面漿推開,白色為主的面漿接觸到熱熱的鐵板上,幾乎片刻就變成了微黃的煎餅。
鐵板燒熱之後火候很小,煎餅在上面慢慢地邊緣都翹了起來——因為面漿裏加了雞蛋。
一張煎餅,又一張煎餅,全都圓圓地好像是團圓夜的月亮。
老人的表情極其的專註,好像他在制作的不是煎餅,而是一個精心呵護的夢。
此時正是四五點鐘,外面的陽光傾灑進了廚房,像是用自己的輝光給這個那些攤好的煎餅著色。
胡蘿蔔、土豆、白菜的根部、一點肉餡兒,還有一把香菜,沒有擦絲,老人一點點的用刀把它們切成細絲細末,和沈家有那麽點炫技的刀工不同,正川老人切的非常的穩,他的速度不快,但是他每一次切下去的動作似乎都帶了那麽點慎重。
把顏色豐富的餡料攪拌均勻,紅的肉,橙的胡蘿蔔,白的的菜根,黃的土豆,綠的香菜,放點鹽、醬油和白胡椒粉攪拌均勻,慢慢地鋪在了已經放涼的煎餅上。
餡料從碗裏一點點的倒出來,倒幾下,再用筷子推平,餡料要薄一些,鋪好了之後再蓋上一層煎餅,卷成長卷。
把長卷切成三四節,下油鍋炸制,菜香味搭配著面食炸出的甜香一點點伴隨著油鍋裏叮叮作響的聲音傳了出來。
正川老人站在油鍋前面像是藝術家在雕琢自己的作品一樣查看著每一塊煎餅的顏色和硬度。
等到外皮顏色金黃,內裏菜香飽滿,就把炸好的東西一塊一塊地挑出來。
盛放的器具選用的是水滴形狀的白色細瓷盤子,正川雄一把焯過水的芹菜梗劈成卷絲狀,從水滴的細端一點點鋪排成新發的蘭草一樣。
炸好的咯吱盒再次改刀成菱形,參差不齊豎著擺在盤子上,就像是一塊塊與蘭草相依相伴的水邊巖石。
“我記得、以前這是過年吃的東西。”如今的正川雄一昔日的沈抱雲看著擺放精致的“華夏小吃”,想到的是面前的兩個女孩兒遠不能觸及和體會到的遙遠時光。
伯娘端出的東西時的笑臉、小刀舉著裝了兩個大錢的紅包的歡快、外面的鞭炮聲、風塵仆仆剛剛趕回來的養父,這些似乎都和著這個小小的東西一樣被他銘記著。
硬硬脆脆的小東西放進嘴裏,此時餡料的汁水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保留,炸過的煎餅帶著油香味和谷香味,被牙齒咬碎的時候有那種令人心醉的脆響,然後是雲破月來一般的餡料的味道。
最普通的搭配,普通到就是當年的老百姓在年前看看自家的菜窖裏還剩什麽,粗糧的面,幹幹的蘿蔔,耐放的土豆、舍不得扔掉也不知道該怎麽吃的白菜根,就這麽湊合到了一起,再加上一鍋炸完這個還能再用的油。
那些屬於七十年之前的東西,明明應該是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女孩兒難以認同的。
偏偏,沈何夕在吃到這個咯吱盒的瞬間,想起了哥哥,想起了坐在樹下的老頭兒,想起了自己在廚房裏練刀工的歲月,想起了自己站著看著爺爺和哥哥拎著那個木頭的調料箱越走越遠。
這是……回憶的味道?!
*******
早上九點,沈何朝正在後廚裏調制著餃子餡兒,切成小丁的魷魚粒一定要在肉餡兒中打上漿。小幫工的腦殘從後廚門裏探了出來。
“師父師父,外面來了兩個人。”
沈何朝還穿著妹妹通過國際快遞送回來的廚師制服,衣服妹妹一次給他快遞了十套。
銀灰色的圍裙,白色能勾出腰線的大廚制服,因為是妹妹送的,他不僅天天穿,還保護的很好,所謂金碗配玉筷,為了跟這身衣服搭上,沈何朝也很少像別的廚師那樣“不拘小節”了。
時間久了,氣質就越發的和旁人不太一樣。
總之,看起來是格外的挺拔俊秀。
從廚房裏慢慢走出來,他差點閃瞎了外面兩個年輕人的眼。
這個小白臉真是個廚子?
這就是爺爺念念不忘的那個人的孫子?長得不錯。
站在門左邊的一個人西裝筆挺,鐵灰色的襯衣還紮著藍黑色領帶,頂著一張年輕版正川雄一的臉對著沈何朝鞠了一個躬:“您好!我是正川平次。”
另一個看了看沈何朝,又看了看鞠躬的外國腔男人,還不到五月的太平區已經是春暖花開了,可他還穿著一件夾克衫,裏面是一個圓領毛衣套襯衫的搭配。
“臥!是來踢館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